南开创业管理研究中心

  2009-05-16 09:49:07      

主任寄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速度在加快,创业型经济、知识经济、全球化、速度经济、新经济等,作为信息社会的特征越来越突出,一股强劲的创业浪潮在全球范围内掀起。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创业活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也必将成为推动自主创新和发展高端产业的重要力量,因此鼓励创业、提高创业活动质量,已成为创业研究的核心课题。

基于以往对中小企业与企业成长方面的研究工作,我们认识到创业研究与教育工作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管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创业是不拘泥于资源约束的前提下创造价值的过程,是有价值的机会与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之间的结合,是开创新事业,也是改变命运和地位的重要途径。在经历2003 年和2006年两次大型学术研讨会之后,我们这种信念得到进一步的强化。2007年,我们申请的研究课题“新企业创业机理与成长模式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重点研究课题资助,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次资助的创业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推动创业研究与教育工作已得到学术界、政府、企业界等各方面高度关注。南开大学的研究团队在创业研究与教育、中小企业与企业成长等领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与国内外兄弟院校的专业研究机构,与国家工商联、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推动了实质性的合作研究,研究成果为政府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并陆续运用到教学和企业培训工作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肯定。

在这一过程中,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也得以壮大。我们将继续秉持创业的理念和精神推动创业研究和教育工作,把握住历史机遇,把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建设成创业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基地。

 中心成立背景

创业管理研究中心是由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张玉利博士发起并创建的,成立于2003年,张玉利教授担任中心主任。至于为什么要发起并成立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张玉利教授在《企业成长管理九讲》一书的序言及之后的成果中有所介绍,摘录如下:

1993 年,本人作为博士研究生进入论文选题阶段。恩师陈炳富教授经常说,本科生主要学习知识的重点,研究生主要关注知识的难点,博士生则要探索学科领域的空白点。管理学科的空白点在哪里?瞄准学科的空白点开展论文选题,真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查阅很多资料,设想出一系列题目,但总是不敢确定。恰巧,海河水利委员会受亚洲开发银行的资助,开展海河流域经济发展规划研究课题。作为中方专家,我应邀参加课题研究工作,其间到北京、河北、山西等地的一些区县做了大量的现场调查研究,接触了大量的乡镇企业,对乡镇企业的发展产生浓厚的兴趣。调研工作给我很大的启发,结合文献资料检索,我将博士论文选题初步确定在中小企业领域。恩师陈炳富教授鼓励本人在这一领域做些探索性工作,极大地激发起本人的研究热情。通过多次讨论,更是经历了一年多的调研和写作,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小企业竞争力——关键影响因素研究》于1995年12月顺利通过答辩。从那以后,中小企业问题一直是我主要关注的研究方向。

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小企业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消亡,中小企业能够存在也是大企业为了剥削它们而“容忍”其生存的结果,中小企业生存论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博士论文写作,我坚信,中小企业问题已经不是能否存在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发展的问题,其核心在于管理问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设计了“ 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障碍”研究课题,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的资助。此课题将调查研究的重点集中到中小企业的管理问题上。

1998 年,本人设计的研究课题被香港大学毕业同学会基金委选中,于是有机会到香港开展了3个月的实地调查研究。2002年,受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共同资助,我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开展了为期半年的访问交流。2002年8月回国后,很快去北京参加了全球创业论坛会议,会上与许多国外学者交流,收获很大。10月份到北京参加全国MBA入学考试《管理学》试题的命题工作,在封闭的10天当中,与全国MBA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仝允桓教授交流了召开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的想法。因为之前我曾经承担了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的管理学课程师资培训项目,借机与国内管理学课程授课教师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效果很好。仝教授很支持我的想法,并表示MBA教学指导委员会可以适当给予资助。回到学校,我与MBA中心的同事、我指导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商量这件事情,大家都觉得是件好的事情。就这样,我们开始筹备于2003年召开研讨会。

当时国内对创业的研究还没有重视,我们只好从网站及其他途径(如期刊论文等)寻找从事中小企业、私营经济、企业成长等相关主题的研究学者,逐一发出近200封信。出乎我们的预期,居然有近百人给予回应,我们收到了60多篇会议论文,蔡莉、陈乃醒、储小平、贾生华、李新春、刘迎秋、仝允桓、徐二明、张维、赵曙明等国内著名学者都表示参加会议。在会议筹备期间,我与这些学者进行了多次的信件和电话交流,对在国内开展创业研究和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考虑到以前有一些基础和积累,我们向学院申请成立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得到批准。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得以成立,同时,专门的网站(Http://www.ebg.org.cn)也开通了。

2003 年9月27~28日,“首届创业学暨企业家精神教育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伯苓楼顺利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40多所国内著名高校的60多名专家教授和一些创业型企业家参加了研讨会,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仝允桓教授到会致辞并主持了上午的研讨会,南开大学副校长逄锦聚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经营报》《中华工商时报》《21世纪人才报》《天津日报》等单位派专人全程参加会议,并陆续给予专题报道。这次会议对我国创业研究与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里程碑的作用。

 定位与主要研究领域

学术方面:从创业的本质出发,关注企业生命周期前段的创业活动和决策行为,重新审视管理理论,谋求理论创新。

教学方面:倡导用创业的思维方式开展目前的工作,鼓励创业精神、激发创业思维,把握机会、创造价值,探索创新、挑战自我。强化创业与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技能。

实践方面:致力于将个体创业精神嫁接到现存组织中,推动公司创业实践。培育创业型组织和文化建设,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主要研究领域:创业活动与创业环境;创业与中小企业政策;公司创业理论和实践;企业成长;中小企业管理;创业教育和管理教育改革;创业管理等。

 发展概况

创业管理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聚集了一支高水平的中青年研究队伍,包括教授、副教授、博士生等30余名,围绕创业管理、中小企业与企业成长、管理教育等研究领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多项。围绕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了《企业家型企业创业与快速成长》等系列专著,翻译出版了2本教材,编写完成了教育部“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创业管理》。承担了MBA教学计划中创业管理方向的教学工作。

中心努力开拓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寻求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的广泛合作。2003年,主持召开了“首届创业学暨企业家精神教育研讨会”,推进了国内创业研究的进程。2004年,中心与天津政策研究室合作开展了“天津市百强民营企业调查”;与天津市科委合作开展了“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调查”,受到天津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2005年,中心参与了中国科技部“政府建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项目研究工作,搜集整理了近50多个国家(地区)政府的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和法规,较为系统地概括了国外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的先进经验,为中国中小企业支持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方向和指导。2006年,与美国百森商学院合作组织召开了“创业研究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在会后组织了“南开——百森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 。2007年申请的研究课题“新企业的创业机理与成长模式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课题的资助。

[错误报告]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9 创业社区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