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41年里,无论仕途还是商途,对王文京而言都只是一片坦途。
只是这次,内敛沉稳的他还会继续成功吗?
41岁的用友创始人王文京性格温和,很少发脾气,认识他的人无一不持此观点。
与此同时,他却比同龄的经理人都更显老道,丝毫不似一个身家过亿的青年人。
有人说,这和他15岁上大学,19岁进国家机关,24岁创业,37岁成为亿万富翁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也有人说,是因为他的性格天生老练沉稳,精于筹谋。
不管怎样,我们都无法判断面前的这个王文京究竟是踏实稳重,还是城府极深。在我们面前,他礼貌周到,内敛深沉,滴水不漏。
狼文化
短短一个小时的接触,就能令王文京的个人风格一览无遗。在我们的采访中,他始终面带微笑,很难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他在想什么;语言温和,绝不会让任何人感到冒犯;对于敏感问题不回避,却都能给出最简短、最无懈可击的答案,让我们找不出任何可以“遐想”的蛛丝马迹。他的温和,也许更多地可以理解为不动声色。
王文京自己也承认,很少和别人产生争执或者冲突。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在某媒体评选出的中国企业最具影响力的25人中,王文京的美誉度指标排名高居第二位。
但是,如果只看到王文京温和的一面,那就错了。高调加入用友、后又高调离开的前任CEO何经华曾经这么评价王文京:“王总在谈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面带微笑,从来不用比较激烈的言词,非常温和。可是从我对他观察来看,他是非常firm(坚定、强硬)的一个人。”
“商业行为表现出来的风格和你个人的风格不一定是完全一回事。”王文京也对我们这样说。他最欣赏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那一批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他们用自己的热情、野心和冒险改变了整个商业世界。尽管并不明说,但是在这样的对照者身上,他的野心彰显无遗。
2005年,看完了风行一时的《狼图腾》后,王文京开始在用友上下推行“狼文化”。他对狼文化核心精神的总结是:“一个是团队作战,另外一个是进攻性。”
他解释说,进攻性,指的并不是表现在外在的侵略性,更多地应该表现在关键的公司战略方面。比如说,用友过去7年间花费巨额资金,用于研发面向高端客户复杂应用的企业资源管理(ERP)软件,这就是王文京进行的一次巨大冒险。在用友看来,如果想成为ERP产业的领导者,没有拿得出手的高端产品,就永远难以和SAP、甲骨文等国际巨头相抗衡。
要知道,在这7年时间里,几乎同时起步的中低端应用产品早已在市场上开花结果,并为公司挣到可观利润。而与此同时,高端产品仍旧持续亏损,并每年吞噬掉用友巨额研发经费。据用友内部公开资料,截止到2003年,公司高端ERP产品NC系列,累计投资在亿元以上,这一数额几乎是用友过去几年净利润的总和。
但是王文京仍然坚持认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也许,王文京在用友内部倡导狼文化,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是因为他本人缺少进攻性,反而是他希望为自己的冒险精神找到一个出口。
最后赢家
商业社会中的王文京和用友能够走到今天,单靠性格温和,或者时机正确甚至运气好,都是不足以解释的。事实上,从18年前开始,王文京成功迈下的每一步,似乎都走在自己的计算之中。
1988年,北京中关村新技术开发区宣告成立,知识分子下海创业成了政府公开的号召,月工资130元的王文京开始到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转悠,并决定辞职。然而,此时的王文京已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5年,是一个仕途光明的年轻人,被选为先进工作者,在全局干部大会上做先进事迹报告。
当年12月16日,在过完24岁生日的第二天,辞去公职的王文京和同事苏启强一道,在海淀南路挂起了一块写着“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的小牌子。因为,“整条街都是卖电脑硬件的,没有看到一家做软件,从工作接触中,我知道财务软件未来的市场有多大,所以就决定干这个!”
和当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众多企业不同的是,小小的服务社创办之初就有投资协议,明确规定了股东各自股份数量以及准确的比例。王文京自己回忆道:“1988年创业,我们可以挂靠国营企业,可以搞民办集体,但我们选择了最低的一种企业形式——个体工商户,并不是个体工商户的形式有多好,关键是这种形式产权是明晰的。做企业,一定要按一个明确的产权制度来做,否则大了以后一定会出问题。”
相对于柳传志所在的联想,及中关村当年很多陷入体制之争的同行,身份简单的用友一开始就摆脱了股权纷争的烦恼。这也给日后的王文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若说王文京善于谋略,善于把握大局,许多人会举出后来的何经华事件作为明证。
2002年,中国软件业最大的新闻之一,就是用友以年薪500万元人民币的国内第一高价,请来职业经理人何经华担任CEO。他的任务是,带领用友从财务软件公司向管理软件公司转型。
何经华加盟半年后,就提出了对用友的全面改革方案。当时某业内知名媒体曾经这样评价:“转型是用友的必然之选,这是一场硬仗,用友必定要付出变革的代价。用友的转型能不能快速彻底地成功,取决于何经华的‘空降’能不能成功。何经华的‘空降’能不能成功,却是对王文京企业家精神的最大考验。”
言外之意是,用友转型若要成功,一定要让何经华站稳脚跟;何经华若是站不稳,则最大可能是因为王文京的“企业家精神”经不起考验。
然而,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2004年11月,何经华与用友和平分手,“微笑道别”;王文京重出江湖,重揽大局,担任用友总裁兼董事长;用友向管理软件公司的转型基本成功,开始以ERP国内第一品牌的形象出现。
让所有的人都满意——至少表面上满意——并使自己成为最终的赢家,这可算是王文京的特长。十多年来,一贯如此。更让许多人羡慕的是,在掌握了对用友的控制权之外,王文京也是为数不多的将自己的个人财富落实为真金白银的企业家。
2001年5月,第一天上市的用友软件创造了股票市场的奇迹:用友软件是首家采用核准制发行并上市的股票,发行价最高的股票,沪市股价拆细以来的第一只百元股,新股上市首日开盘价最高。外界推算,间接持有总股本55.2%的王文京,以第一日收盘价92元计,其个人身价达到了惊人的50.784亿元。4年间,虽然用友的股份从92元跌到了十几元,但通过备受争议的4次分红,王文京获利约1.1亿元,成为货真价实的亿万富翁。
观察人士甚至指出,王文京似乎非常有远见地料定了中国迟早要解决股权分置的历史沉疴。而高分红,就是他早已为此做出的精心安排。